方岽清:让中西方音乐完美碰撞
- 2016-03-22 07:44:00
- 转贴:
- 中国文化观察网
- 5306
作曲家方岽清 摄影/方岽清
文章转载自:中国文化观察网(文/孝雅楠 图/方岽清)
一幅金丝边圆眼镜配合一件熨烫平整且一尘不染的白衬衫,一台古老的徕卡相机时刻带在身边……初次见到青年作曲家、摄影家方岽清,扑面而来的是一股强烈的民国时代风格,仿佛令人穿越了时空,却又和周围的环境是那样契合。他携自己的音乐作品出访美国、去往土耳其和印度尼西亚摄影、他最新一部大型古筝协奏曲《禅宗三境》由中国两大交响乐团轮番上演、由他作曲的大型电视剧《海上孟府》两大卫视首播并荣登全国电视剧收视排行前五名……在刚刚度过了忙碌而充实的2015年,他2016年的工作计划又排满到了下半年底。
作为中国当代最具创作实力和代表性的青年作曲家,方岽清的音乐版图已经遍及世界各地。他在学生时代便已摘得第五届中国音乐最高奖项“金钟奖”和“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作曲比赛第一名两个国家级音乐大奖桂冠。由他作曲的大型舞剧《亚洲铜》、钢琴与交响乐队作品《中国城》作为文化部重点演出交流项目分别在意大利和加拿大上演,成功跻身于国际音乐舞台。他还有几十部作品获得国际国内众多音乐奖项并经常上演于包括意大利罗马喷泉剧院、英国RID·HALL音乐厅、苏格兰皇家教堂、美国ED·LENDRETH HALL音乐厅以及北京国家大剧院、人民大会堂等众多国内外著名音乐节和音乐殿堂。他的代表作品《手眼身法步》更作为当代大提琴经典之作被收录在《中国百年经典音乐典藏系列》中,成为入选该国家重点项目最年轻的作曲家。
方岽清在聆听自己作品排练 摄影/方岽清
聆听方岽清的音乐作品,会时刻感到强烈的中国元素和西方作曲技法的高度融合。完美的结构性与独特的和声语言使得他的音乐具有很鲜明的个人风格和辨识度。“艺术需要继承传统,也更需要注入新的活力!”方岽清如是说。
方岽清在美国指挥自己12把大提琴作品《努给日勒》
摄影/方岽清
作曲家方岽清在爱丁堡1688皇家教堂排练自己作品
摄影/方岽清
作为为美国2015 TCU国际大提琴艺术节特邀艺术家,方岽清与中国著名大提琴家娜木拉女士率领CCOM大提琴乐团将自己三部带有浓郁中国风格的作品《努给日勒》、《思乡曲》和《醉八仙》在美国成功上演。如此高规格的国际音乐节中,连续上演同一位中国当代作曲家的三部作品,这种情形并不多见。为此著名美国华人电视台《纽约会客室》对他进行了专题访谈。
方岽清作品《禅宗三境》由著名古筝演奏家苏畅、指挥大师彭家鹏先生执棒福州交响乐团再次上演
摄影/方岽清
方岽清作品《禅宗三境》由著名古筝演奏家王温豪、指挥大师李心草先生执棒广州交响乐团首演
摄影/方岽清
在方岽清众多类型的音乐作品中,古筝作品一直是他最重要的创作题材。正如他所说:“我一直在找寻一件可以承载中国民族音乐精髓,同时也能让广大听众从听觉上很容易接受的乐器。在我看来,中国经典的乐器要与西方交响乐队完美结合,才能碰撞出艺术的激情与火花!”近几年,他成功推出多部脍炙人口的重量级古筝作品,一直保持着国内外超高上演率。中国许多当代著名古筝演奏家都与他有成功合作。《风雾潺》(2007)、《云起时》(2009)、《墨客》(2010)、《秋之旋》(2010)、《冰火之舞》(2011)、《敦煌·飞天》(2010)、《冬虫·夏草》(2014)、《禅宗三境》(2015)、《瓷器》(2016)、《兰陵王》(2016),方岽清这些明显融合了中国元素和西方音乐色彩的作品不断在世界各地被奏响。如今,他的每部古筝新作品一经上演,便获得空前好评。不但成为中国当代古筝经典曲目,也成为中国当代古筝演奏家参加国内外器乐大赛的首选作品,更成为演奏家诠释现代音乐能力和考验演奏家驾驭现代音乐技巧的试金石。
“岽清的古筝作品相当难,对于演奏家,不仅有技术上的挑战,也有对音乐深度理解的挑战和配合大型乐队的挑战。”著名古筝演奏家苏畅女士这样说到。方岽清在对古筝这件中国乐器的定弦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从乐器的低音区到高音区,21根琴弦分别用七声调式+五声调式来进行音高的排列。这样别具新颖的音高设定,是为了更充分兼顾西方音乐的和声功能性与东方音乐的线条韵味性。青年古筝演奏家王温豪说:“对于演奏家,这样的音高定弦等于完全在适应一件全新的乐器,你需要不断认真去练习,才有可能保证在舞台上的准确,如果一段时间不弹这部作品,很可能你会忘得一干二净的……”方岽清说,我的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享誉世界的著名作曲家叶小纲先生对我创作风格的影响很大,叶老师曾不断的告诉我:没有难度就没有艺术!好的音乐作品一定得具备高度,才能更好的发挥演奏家的潜力,才可以更全面的得到传承。
方岽清在创作古筝作品时,将中国音乐的线条性、韵味性与西方音乐的和声性、立体感充分而又自然的结合到一起,旋律优美清新,充满了新意,和声丰富多彩,填满了缤纷的色彩。难怪很多优秀的音乐家演奏方岽清的作品都大呼过瘾,他们普遍认为方氏作品具有高的难度技巧,很深的意境表达和很多需要静下心来钻研和体会的内涵。这正是演奏家们心中理想的新作品。
自从古筝独奏作品《风雾潺》首演,代表中国赴英国爱丁堡艺术节文化交流取得成功后,方岽清一直坚持以中国音乐元素与西方音乐风格“混搭”的创作思路,2014年,他为古筝与四台箜篌创作的民族器乐作品《冬虫·夏草》亮相中国中央音乐学院第二届弹拨音乐节,成为有史以来第一部古筝与箜篌以及西洋打击乐合作的室内乐作品,获得巨大轰动,成为中国音乐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该作品由著名青年古筝演奏家苏畅首演并录制了MV,并于近期正式出版乐谱与唱片,成为中国古筝经典保留曲目。
最值得一提的还是方岽清2015年完成的他的首部大型古筝协奏曲《禅宗三境》。在创作期间,方岽清认真研读中国禅学与日本禅学,游历中东,又克服了创作的瓶颈期。这部近40分钟,三乐章的大型协奏曲,历时近两年构思与铺垫,近一年的时间创作,历经了很多的故事。这部作品由中国著名青年古筝演奏家王温豪,指挥大师李心草执棒广州交响乐团成功首演,谢幕长达数分钟之久。之后不到三个月又由著名青年古筝演奏家苏畅,著名指挥家彭家鹏执棒福州交响乐团再度上演。在这部作品演出后很短的时间内,由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了同名DVD首演版唱片,网络聆听和单乐章浏览点击率也超过了8万次。
禅宗三境排练 摄影/方岽清
方岽清的音乐越来越有他独有的风格,也有着越来越明确的创作观念,那就是坚持在对传统的继承,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并将音乐的“可听性”放在首位。他认为,好的音乐作品一定是有丰富的内涵,但听起来却并不累;好的音乐作品一定也要有强烈的画面感,和听者有强烈的心灵共鸣;好的音乐作品一定是脱离了低级趣味,引领听众到达一个相对较高的审美层面。著名古筝教育家、演奏家周望先生这样评价方岽清的音乐:“聆听他的音乐,会有一种强烈的画面感油然而生,这是一种感恩的感觉… … ”
这种赋予他音乐中画面感的一定是源自于他的爱好——摄影。从小出生在书香世家,成长于戏曲大院的经历,培养了方岽清非常敏锐的艺术洞察力。AB血型令他在平时生活中和从事音乐创作时完全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从曾任报社主任编辑的母亲手中接触第一台135相机开始,摄影这个爱好他“玩”了15年之久,从迷恋单反系统的长枪短炮的发烧友,到如今偏爱用老镜头和徕卡相机安静的观察、慢慢拍照的思想者,方岽清的镜头的语言也如同他的音乐一样,能瞬间打动心灵,犀利的角度也能在瞬间抓住人的眼球。
方岽清在他的作品《中国城》赴加拿大演出前校对乐谱
摄影/方岽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岽清经常说,人要不断向前进取,不断去行走。大诗人陆游的著名诗句:“功夫在诗外”一直是他的座右铭。因为只有这样不断去行走,眼界才能打开,艺术品质才能不断得到提升。2016年,方岽清的音乐也将插上互联网翅膀。为了让世界更全面了解中国传统古典音乐,让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更加出彩,他的作品即将在2016年与网易云音乐深度合作,打造一个更全面的音乐分享平台,令自己的音乐上到一个全新层次!
方岽清曾说,自己身为一位音乐工作者,身负将中国民族音乐语言与国际舞台接轨并逐渐发展壮大的重任。“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艺术真是非常有魅力!我们浩如烟海、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对于我们艺术家来说是永远取之不尽的瑰宝!” 中国传统文化对作曲家方岽清的音乐创作影响是巨大的,他的作品既有戏剧性元素,又有着很深的民族烙印。方岽清说:“在全球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当代古典音乐也可以做的非常有意思!希望我的音乐作品能让中西方元素融合的更好,碰撞的更加精彩!从而为听众带来更多思考和更加美妙的享受。”
精彩内容不想错过,赶快关注大笃堂书法美术音乐馆!